如何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,过敏性鼻炎怎么办,过敏性鼻炎用药( 三 )


理中汤: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干姜
小建中汤:饴糖(30克)桂枝(9克) 芍药(18克) 生姜(9克) 大枣(6枚) 炙甘草(6克)
2、肾阳亏虚 , 肺失温煦
主证:鼻鼽多为长年性 , 鼻塞 , 鼻痒 , 喷嚏频作 , 连连不已 , 鼻流清涕 , 量多如注 。 面色苍白 , 形寒肢泠 , 小便清长 , 夜尿频 , 腰酸腿软 , 腰膝冷痛 , 神疲倦怠 。 妇人则宫寒不孕 , 男子则阳萎 , 遗精或见早泄 。 舌淡胖 , 舌苔白 , 脉沉细无力 。 局部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光滑 , 粘膜淡白 , 鼻道有水样分泌物 。
治法:温补肾阳 , 固肾纳气
方药:选用:济生肾气丸《济生方》卷四方加减 。 方中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滋补肝肾 , 共为三补;丹皮、泽泻、茯苓降火渗湿 , 辅助上三补药而为三泻 , 以补而不腻;配以肉桂(枝)、附子以温通肾中元阳 , 意在微微生火 , 即生肾气也 。 牛膝、车前子意在导邪下行利水通调 。 若喷嚏多、腰膝酸软者 , 可酌加枸杞子、菟丝子;若喷嚏、清涕 , 遇寒即甚者 , 可酌加黄芪、防风、白术;若腹胀便溏、喷嚏、清涕者 , 可酌加白术、黄芪、人参、砂仁 。
【如何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,过敏性鼻炎怎么办,过敏性鼻炎用药】偏于命门火衰 , 精气虚寒选用:右归饮 《景岳全书》 。
组成:大熟地60克 , 菟丝子9克、上玉桂6克(研末冲)、生五味3克(捣碎)、鹿茸6克、锁阳9克、熟附片12克、果杞9克(酒炒)、川椒2克分(去闭口炒)、淮牛膝6克、淮山药15克、固脂6克(核桃肉拌炒) 。
3、肺经伏热 , 上凌鼻窍
主证:本症型临床少见 , 一般多见于鼻鼽初发 , 或由于禀赋体质过敏 , 常在酷热暑天或由于热气引诱而发 。 鼻塞鼻胀 , 鼻痒或酸痒不适 , 喷嚏频作 , 鼻流清涕 , 鼻窍肌膜肿胀 , 色红或淡红 , 全身可见咳嗽 , 咽痒 , 口干烦热 , 脉数或弦滑 , 舌质红 , 苔白或黄 。 检查见鼻粘膜色红或暗红 , 鼻甲肿胀 。
治法:清宣肺气 , 通利鼻窍
方药:辛夷清肺饮《外科正宗》卷四方加减 。 方中黄芩、栀子、石膏、知母、桑白皮清肺热;辛夷花、枇杷叶、升麻清宣肺气 , 通利鼻窍;百合、麦冬养阴润肺 。 合而用之 , 有清肺热、通鼻窍之功 。
组成:辛夷1.8克(包) 黄芩 山栀 麦门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 甘草1.5克 枇杷叶3片(去毛) 升麻0.9克
上药用水400毫升 , 煎至320毫升 , 食后1小时服 。
禁忌:服药期间及初愈后 , 须忌食辛辣厚味和鱼腥发物 , 应断厚味 , 戒急暴 , 省房欲 。 此外 , 若脾胃虚寒 , 大便稀溏 , 则不宜服本方
附:辛夷清肺散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七、辛夷清肺汤《喉症指南》卷四 。
4、气虚血瘀型
主证:主要为阵发性鼻痒 , 喷嚏 , 流清涕 , 鼻塞明显 , 鼻甲紫暗 , 舌暗红有瘀点 , 苔白 , 脉涩 。
治法:补气通经 , 活血化瘀 。
方药:选用补阳还五汤《医林改错 middot;卷下 middot;瘫痿论》 。
组成:生黄芪 120g、当归尾 3g、赤芍 5g、地龙 3g、川芎 3g、红花 3g、桃仁 3g
偏于经脉阻滞血瘀选用:通窍活血汤《医林改错》卷上
组成:赤芍3克 川芎3克桃仁9克(研泥) 红枣7个(去核) 红花9克 老葱3根(切碎) 鲜姜9克(切碎) 麝香0.15克(绢包)
5、外寒内热型
主证:主要为阵发性鼻痒 , 喷嚏 , 流清涕 , 鼻塞 , 身热 , 畏寒 , 头痛、骨痛、遇风易作 , 口干 , 无汗 , 心烦 , 渴喜冷饮 , 大便干结 , 舌红 , 苔白中带黄 , 脉沉数或紧 。
治法:清肺散寒 , 平调寒热 。
方药可选用:麻杏石甘汤加味: 炙麻黄6、 杏仁10、生石膏24、生甘草9、栀子10、黄芩10、苍耳子6、辛夷花10、连翘15g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