娱乐知识|背水一战是谁,背水一战完整版( 三 )


韩信笑着说:“这也是兵法上有的 , 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。 兵法上不是说‘陷之死地而后生 , 置之亡地而后存’吗?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 , 士兵都逃散了 , 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!”
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“背水一战” , 多用于军事行动 , 也可用于比喻有“决战”性质的行动 。

背水一战是谁在什么地方 韩信背水一战 刘邦出关与项羽争天下 , 韩信受命东下井陉(今河北井陉县)进击赵国 。 韩信率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驻扎 , 又选轻骑二千人 , 手持红旗 , 隐蔽山后观察赵军 。 吩咐他们如果赵军出营 , 就乘虚入其营垒 , 拔掉赵军旗 , 换上红旗 。 布置完之后 , 韩信便率万人先行 , 背靠大河布下军阵 。 第二天天一亮 , 韩信就命令进攻井陉口 。 赵军出营迎战 , 双方激战许久 , 韩信军假装败退 , 弃旗丢鼓 , 退入营垒之中 。 赵将陈余见到这个情景 , 遂以全军进攻韩信军 。 韩信军背后是河 , 无路可退 , 全都拼死战斗 , 勇猛拼杀 。 就在这个时候 , 事先埋伏在山后的汉军乘虚进入了赵军营垒 , 拔掉赵旗 , 将2000面汉军红旗插上 。 赵军见不能战胜汉军 , 便想退回营寨 , 却见营寨已被汉军占领 , 全都惊慌不知所措 。 汉军前后夹击 , 赵军大败 。 事后 , 有人问韩信:「按照兵法 , 应该背山面水布阵 , 您反其道而行之 , 却取得了胜利 , 这是为甚么?」韩信说:「置之死地而后生 , 这也是兵法的一个原则 。 我所率的兵 , 大多没经过严格的训练 , 只有将他们放在死地 , 他们才能人自为战 , 拼死争杀 , 如果把他们放在生地 , 他们都会逃走 , 怎能打胜仗呢?」 而同样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战法 , 后世很多人效法韩信“背水一战”从而成就了极多的失败战例 , 有名的“马谡失街亭” , 马谡这家伙放弃镇守咽喉要道 , 却跑上山去驻防 , 本来想的就是所谓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 , 结果被围 , 断水断粮 , 勉强跑回去了还被诸葛亮砍了 , 可见同样的战法也要看统帅能力的高低 。
背水一战是哪个历史人物?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 , 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。 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。 ??当时 , 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。 为了打败赵军 , 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。 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。 交战后 , 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 。 汉军面临大敌 , 后无退路 , 只能拼死奋战 。 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。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 , 很快被韩信打败 。 战后有人问韩信:“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 , 将军为何明知故犯?”韩信笑着说:“置之死地而后生 , 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。 ” ??背水一战: 背水布阵 , 作最后的殊死战斗 。 指最后决一死战 。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 , 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。 赵军退守巨鹿(今河北平乡西南) , 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。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 , 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。 宋义引兵至安阳(今山东曹县东南)后 , 接连46天按兵不动 , 对此项羽十分不満 , 于是要求进军决战 , 解困赵国 。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。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 , 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 , 项羽见此忍无可忍 , 进营帐杀了宋义 , 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。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。 项羽杀宋义的事 , 威震楚国 , 名闻诸侯 。 随后 , 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。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 , 打破烧饭用的锅 , 烧掉自己的营房 , 只带三天干粮 , 以此表决一死战 , 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。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 , 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。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 , 杀伐声惊天动地 。 经过九次的激战 , 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。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 , 不敢近前 。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。 以至战胜后 , 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 , 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。 后来 , “皆沉船 , 破釜甑”演化为成语“破釜沉舟” , 以比喻拚死一战 , 决心很大 。 围魏救赵 战国时 , 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。 赵求救于齐 , 齐王命田忌、孙膑率军往救 。 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 , 内部空虚 , 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, 因而 , 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 , 回救本国 , 路经桂陵要隘 , 又遭齐兵截击 , 几乎全军覆没 。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。 公元前354年 , 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 , 双方战守年余 , 赵衰魏疲 。 这时 , 齐国应赵国的求救 , 派田忌为将 , 孙膑为军师 , 率兵八万救赵 。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?起初 , 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。 孙膑认为 , 要解开纷乱的丝线 , 不能用手强拉硬扯 , 要排解别人打架 , 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。 派兵解围 , 要避实就虚 , 击中要害 。 他向田忌建议说 , 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 , 内部空虚 , 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 , 占据它的交通要道 , 袭击它空虚的地方 , 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, 齐军乘其疲惫 , 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 , 魏军大败 , 赵国之围遂解 。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 , 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 , 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。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 , 至今仍有其生命力. 围魏救赵: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,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。 自此 , 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。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、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。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。 进入青年时代 , 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, 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,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。 他广泛阅读书籍 , 认真学习历史 ,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, 学问大有长进 。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 , 接触过他的人都说 , 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。 祖逖24岁的时候 , 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 , 他没有答应 , 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。 后来 ,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。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 , 不仅常常同床而卧 , 同被而眠 , 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:建功立业 , 复兴晋国 ,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。 一次 , 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 , 他一脚把刘琨踢醒 , 对他说:“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 , 我偏不这样想 , 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?”刘琨欣然同意 。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 , 剑光飞舞 , 剑声铿锵 。 春去冬来 , 寒来暑往 , 从不间断 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 ,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, 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, 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, 又能带兵打胜仗 。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 , 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;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 , 兼管并、冀、幽三州的军事 , 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: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。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