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醛超标养花会死吗( 二 )


这么看来这一过程无疑是降低了甲醛对植物细胞的破坏 , 另一方面 , 还增加了植物的“营养物质” 。 毕竟 , 从甲醛来的碳元素和从二氧化碳来的碳元素是没有区别的 。 算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。
但是我们必须注意 , 这不过是植物本身抵抗力的暴发罢了 。 除甲醛于植物而言实乃不得已之举 。 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 , 还要走上不少弯路 , 远不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来得有效 。 在这一过程之中植物本身也会受到伤害 , 甚至死亡 。
其中红花酢浆草尤其敏感 , 只要把它扔在甲醛浓度为0.1毫克/立方米的环境中 , 放上3个小时 , 就会有95%的叶片受伤(按面积比计算) 。 并且 , 当甲醛浓度增加时 , 受伤的速度就更快了 , 它们只能甲醛浓度为0.4毫克/立方米的环境中坚持3个小时 , 然后 , 整个叶片变为黄褐色且失水萎蔫 , 成了枯草 。
其主要原因是甲醛会与植物细胞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结合 , 使这些关键的蛋白质失去活性 , 再进一步破坏细胞膜结构 , 最终推倒这道城墙 。 那可是严格控制养料、水分和废物进出的关键部位 。 至此 , 植物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了 。
扩展资料:
甲醛被称作室内污染物之王 , 但人们常常忽略它 。 绝大多数时候 , 人们闻到的所谓“装修味儿” , 并不是甲醛的味道 , 以至于通风后气味散去 , 他们便以为房间里没有甲醛了 , 很安全 。 实际上 , 即使是装修完数年的房子 , 也能检测到它的存在 。
甲醛的来源主要是装潢材料和家具 , 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书籍、衣物、卫生纸中也含有少量甲醛 。 由它合成的脲醛树脂是最常见的黏合剂之一 , 价格低廉且黏性极好 , 在工业中广泛应用 , 家居使用的板材多是用脲醛树脂将小块木板和颗粒板黏合而成的 。 中国的脲醛树脂使用量位居全球首位 , 高比例用在制造板材上 。
制造完成后 , 脲醛树脂会分解产生甲醛 , 它在室温下极易挥发 。 尽管多数制造商会用种种方式封闭板材 , 并在出厂前对其做热处理 , 仍不能避免这些家具在售出之后继续散发甲醛 。 研究表明 , 在板材中 , 甲醛的留存时间达到3~15年 。
中国对板材中挥发的甲醛制定了标准 , 要求每平方米板材每小时挥发的甲醛应低于0.124毫克 , 这项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的标准接轨 。
如果没有政策法规的引导 , 很难让人放弃使用脲醛树脂 。 ”张彭义说 。 从经济角度考虑 , 这是最佳选项 , 如果工艺不成熟 , 替代材料甚至可能产生其他致癌物 。 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更严格的法规迫使市场改变 , 中国目前只有部分非强制性的团体或协会标准 。
对室内空气质量 , 中国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出台过两项标准 。 前者为GB50325-2001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 , 由原建设部制定 , 要求关闭门窗1小时后 , 室内甲醛浓度低于0.08毫克每立方米 。
后者为GB/T18883-2002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 , 由原卫生部制定 , 要求关闭门窗12小时后 , 室内甲醛浓度低于0.1毫克每立方米 。 相比前者 , 后者还包含对微生物数量的要求 。 实际操作中 , 房屋需满足两项标准才算合格 。

推荐阅读